复旦大学吴艳玲/应天雷团队研发出高效抗肿瘤的新型工程化IL-21变体

发布者:黄爱玲发布时间:2025-10-24浏览次数:23

IL-21作为重要的免疫激动剂,在调节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一直是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天然IL-21在实体瘤治疗中疗效有限,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提升IL-21的免疫激活效力成为改善其治疗效果的关键

 

2025年10月17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吴艳玲/应天雷团队于药学期刊《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发表题为An engineered IL-21 variant is a potent antitumor candidate for antitumo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结构导向的蛋白质工程技术,研发了一种新型工程化白细胞介素-21IL-21)变体IL-21V)。该变体在受体结合亲和力、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强度及体内抗肿瘤效果上均优于天然IL-21。即使在低剂量下,IL-21V也能高效抑制黑色素瘤、结直肠癌等实体瘤生长,展现出作为癌症免疫治疗新型候选药物的潜力

 

研究团队以IL-21与IL-21受体IL-21R)的结合结构为指导,构建了酵母表面展示的IL-21突变体文库。通过“一轮磁珠分选+三轮荧光激活细胞分选”的严格筛选流程,从海量突变体中筛选出具有潜在高活性的候选变体,并在蛋白质水平上系统评估其受体结合能力。最终,团队鉴定出一款关键IL-21变体IL-21V),其在与IL-21R的相互作用界面上携带Q19L、Y23N、V69T和K73Q四个关键突变。

1. IL-21受体结合和信号激活的表征


实验数据显示,IL-21V的性能较天然IL-21实现显著提升。在分子水平上IL-21V与IL-21R的结合亲和力提升约7倍,能更紧密地与受体结合并启动信号通路;在细胞信号激活层面,其对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能力增强约50倍,可更高效地触发下游免疫激活反应,为增强抗肿瘤免疫奠定分子基础。

 

临床前动物模型测试中,IL-21V展现出广谱且强效的抗肿瘤活性。针对B16F10黑色素瘤、MC38结直肠癌、CT26结直肠癌三种常见实体瘤模型,IL-21V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尤为关键的是,即使在低至0.15 mg/kg的剂量下,IL-21V的抗肿瘤效果仍显著优于天然IL-21,不仅验证了其高效性更凸显出降低临床用药剂量减少潜在副作用的巨大潜力,为后续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2. 在黑色素瘤模型中IL-21变体的治疗效果的体内评估


综上所述,IL-21V的开发突破了天然IL-21的治疗局限,其高亲和力、高信号激活效率及低剂量强效的特性,解决了传统IL-21在实体瘤治疗中“活性不足、剂量依赖”的关键问题。该研究不仅为IL-21类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分子设计思路,也有望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疗法联用,为建立更高效的癌症免疫治疗方案提供新方向。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吴艳玲研究员应天雷教授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吴慧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注:文中插图源于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01-025-01652-1